手机版  


  


 
Baidu

【决策学理论基础】十三、中国传统文化的巨大影响力

发表时间:2015/10/24 00:00:00  浏览次数:3149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四大文明古国中三个消失,只剩下一个中国,在近代的世界历史中因科技落后,总在挨打而又没有分裂成许多国家,这是一个使当代世人非常感兴趣的问题。这个问题就是人们半个多世纪以来未解的难题,被称之为“李约瑟难题 ” 。

    谈中国文化发展战略,不能不涉及人们普遍地感兴趣的这个问题。从核物理研究的尽头走上了哲学研究、走上了更具有广泛意义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研究,对于所观的象就不能局限在物理范围之内了,就要对人们普遍关心的问题进行研究;就要对具体学科的前提进行归宗 的研究;就要对局部的唯象理论得到的抽象的观念进行研究,从而走向了唯理的理论研究,即对观念的观念进行研究。 正如老子所说,“大道无声、大道无形、大道无名”。但为了深入浅出地使人们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这个大道理,我们以中国文字单音、象形的“大象”为例,阐释和解说了中国文化的核心 ____ 中国哲学的思维方式。在中国的传统文化里头,在中国的文学里头, 美 这个观念,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精简化、要浓缩化、要抽象化,最后就渗透到整个 中国 哲学的思维方式 里面了。那就是“大美配天” , 而“配天”也就最能代表中国传统思维方式的“天人合一”观念。可以说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现代弘扬,为解开中国不消失、近代不分裂和李约瑟难题找到了一把金钥匙。

(一)论美

    关于什么是“美”?观遍现代西方文献和近代中华文献,很难找到一篇强有力的精简的加以概括说明的论述。关于什么是美,真可谓越说越玄,不但使读者搞不清楚、弄不明白,有时把文献读到最后,作者才告诉你,他也没有弄明白。关于“美”这一词条,《简明不列颠百科全书》根本没有列入。在 1979 年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辞海》中,对“美”这一词也没有定义性的说明,只在“美学”的辞条注释中说,关于什么是美,大致可分两派:从主观(唯心)去考察,鲍姆加登首先提出“感性认识完满就是美”;而车尔尼雪夫斯基从客观(唯物)去考察提出“美是生活”。这两种回答都可以提出不可回避的诘难。结果,“什么是美”成了“难得糊涂”的问题。

    有人说:我们要对美的观念提出精简化、浓缩化、抽象化,明确化 , 从而构成渗透到整个中国哲学思维方式里面了的哲学思考。这是一种什么样的哲学的思维方式呢?其实就是“天人合一”的思维方式。因为单纯从主观(唯心)或从客观(唯物)去考察,即在人类产生之后,仍从主观与客观分离去考察“什么是美”都会产生悖论 ___ “难得糊涂”的问题。从“天人合一”的理念去考察,也就是从不可分离的、实践的主观与客观的相互作用方面去考察,人道符合天道就是“美”。所以,王弼说:“大美配天”。在这里,“配天”指的就是人道与天道相和谐和统一。这种“配天”的观念确实体现了中国文化的合理内核。其精简化、浓缩化、抽象化 , 明确化 , 可以说真正达到了大道归朴,把一切知识的开端提升为最高的观念,即理念元无-有、一阴一阳之谓道;在人产生后,则又具体化为“天人合一”的理念元人-客。其图示则为太极图――[

(二)论艺术

    至于人道与天道配合到什么程度呢?儒学在《中庸》里的论述是“君子致诚不息 ”。“诚者,天之道也,诚之者,人之道也。诚者,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圣人也。诚之者,择而固执之者也。”

    当人道与天道的配合达到非常的默契,即达到“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的地步就达于了艺术的境界。可见,艺术的本质就是超群地把握规律的本领,其表现就是“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这一境界。我们称之为把握规律和应用规律已经达于“本能”的境界。这种“本能”的境界可以通过理性实践和行为实践的功夫而达到。如,小女孩通过长期地练习,对平衡的力学规律的把握和应用,可以达到走钢丝如履平地的不勉而中、不思而得、从容中道的地步,即艺术境界。而诸葛亮去东吴舌战群儒就是通过长期的决策理论实践,面对东吴大儒提出的难题,不用思考、也来不及思考,张口出言就把他们提出的难题反驳了回去。

    这种“天人合一”、“大美配天”的观念,是中国人长期地系统学习的结果。其中,单音象形文字的影响很大。我们认为这种影响不但表现在精简化、浓缩化、抽象化 , 明确化,而且表现在它的逻辑化、推理化。从孩童起就教这种文字,不但使他能识字读书接受前人的知识,而且不自觉地锻炼了逻辑推理的能力。如孩童知道了划一短线是一、划两短线是二,你划三个短线他就会说三。你问他“万”怎么写,他会回答划一万个短线。这时你就会说,那太麻烦了嘛!他就会问那怎么简化呢?你写一个万字,他马上就知道了,不但知道万的表示不用划一万个短线,而且悟到了碰到复杂的事应力求约简的思想。

    形文字中,划一个圆圈中间有一点☉代表太阳、划一个小半圆中间有个点代表月亮,把两者结合起来☉ 则是“明”。其寓意就是,白天有太阳就看得见、夜晚有月亮也看得见,则是明。如此等等,这就在识字的过程中不知不觉教给了人们推理的功夫。这种象形文字的符号的创造和使用,本身就在人的头脑中形成了一种唯象求理的思维方法,使人们面对具体事物具有高超的精简化、浓缩化、抽象化 , 明确化的能力。其社会的现实表现就是中国人具有很强的概括、抽象、归纳的能力,即悟性。这种概括、抽象、归纳能力作为思维方法就是全局地思考问题、全局观念,作为社会的表现就是大一统思想形成的基础,作为哲学的理念就具有了极大的包容性。这种包容性使外来的文化传入中国后也得变成中国味。如佛教传来中国就被中国化了;清兵入关几百年来,满族也被融合了。这也就说明了,经过近代多年战争中国也没有分裂成许多国家的原因。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版权所有:www.jvecezhe.com 京IPC备案1503758    

地址:山东临沂  邮箱:jvecezhe@126.com  技术支持:卓老师 主机屋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网络,若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将予以删除,谢谢合作。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