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Baidu

【决策学理论基础】九、宇宙观的演变

发表时间:2015/10/24 00:00:00  作者:张顺江  浏览次数:3386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一)爱因斯坦“相对论”观念的产生

    迈克尔逊试验说明光速不能叠加,这一现象打破了在时空绝对性基础上永远成立的伽里略变换。这一现象的举例解说如下。

    在人们的直观下,比如说在行进的火车上,人以同火车行进相同的方向在火车上行走,其相对于地面的运动速度等于火车的速度与人的速度的叠加。可是对火车站上静止的人来说,火车的运动与运动的火车上发出的光,其速度不可叠加。或者说,在运行的火车上发的光与在车站静止状态发的光的速度是一样的。为了解决这一牛顿力学不能解释的悖论,洛伦兹提出的是洛伦兹变换,即在不改变牛顿力学的基础上对伽里略变换进行修正,以便容纳现实遇到的理论难题。洛伦兹的工作证明牛顿力学在物体的速度与光速之比接近于“ 0 ”时确实有效,但并未能真正解决这一难题。爱因斯坦为了解决这一理论难题,大胆地突破了力学时空绝对性观念,提出时空相对性的观念和光速不变原理,从而使牛顿力学跃向了原子物理的量子力学,同时也就打破了《几何原本》几千年来未被突破的平行公理。它的伟大功绩更是使人们从牛顿的机械唯物论的宇宙观中解放出来。使人们,尤其西方人,在头脑中灌入了:观念、规律都是人的主观对客观的认识,都是主观的,都是在一定的条件下产生的主观的观念。

    在时空相对论的观念设定下,人们推演出的最有名的数学表示式就是薛定谔方程。在这基础上,海森堡通过思考想得到世界的统一图像,找到“一个唯一的方程,由此可以得出物质的一般性质。”但是他发现“在原子物理学里当然不会出现‘灵魂’或‘生命’这样的概念,这些概念不能从某些自然定律中作为复杂的结果而推导出来,即使是间接地推导出来也不能。它们的存在当然并不表示在能量以外有任何其他基本实体存在,而只表示有别种形式的作用,但这些形式同现代原子物理学的数学形式是合不拢来的。”这就是以生命的现象、精神现象,向原子物理学的统一性方程提出了挑战。

(二)维纳关于偶然性宇宙的观念

    如果说从欧几里得、牛顿、爱因斯坦、海森堡延续下来信守的是决定论的宇宙观,那么,维纳在控制论、信息论的研究和创立过程中信守的是由吉布斯等开创的偶然性宇宙观。所以他说:“应当把二十世纪物理学的第一次大革命首先归功于吉布斯,而不是归功于爱因斯坦、海森堡或普朗克。

    “这次革命的结果,使得今天的物理学已不再处理那些必然发生的事情,而是处理那些最可能发生的事情了。最初吉布斯本人的工作,是把偶然性观点叠加在牛顿体系上的,他只研究服从全部牛顿定律的那些系统的概率。吉布斯的理论实质上是新的,但其相应的一些考虑同牛顿却是一样的。在这以后,物理学中就破除了或者修改了牛顿体系的严格基础,而吉布斯的偶然性宇宙观就极其明显地成了物理学的全部基础。诚然,不少著作中还在继续进行这场争论,爱因斯坦和德 ·布罗意(在某些方面)仍然坚持,一个严格的决定论世界要比一个偶然性的世界更能被人们接受,但是这些大科学家在同占压倒优势的年轻一代的斗争中只能勉强守住阵脚了。”

    “发生了一个有趣的变化:从总体来看,在概率性的世界中,我们处理的不再是涉及一个特定的真实宇宙的数量和陈述,取而代之的是提出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在大量相似的宇宙中可以找到答案。因此,偶然性就不仅成为物理学的数学工具被接受下来,而且成了物理学的一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

    这种另辟溪径的观念引导维纳等人创立了新的学科,这就是系统论、信息论、控制论,并走向了对精神领域的思考。如维纳说:“我再重复一遍,吉布斯的革新在于他研究的不是一个世界,而是对于外界的一些问题都可能做出答案的所有那些世界。他的中心思想是:对某些世界所提问题的解答,在更多的世界中是可能的。此外,吉布斯还提出一个理论,他认为随着宇宙的衰老,这个可能性的概率也会自然增加。这个概率的度量就是熵,而熵的特性就是不断增加。

    随着熵的增加,宇宙以及宇宙中的一切封闭系统就会自然地退化,失去可分辨性,从最小可能状态趋向最大可能状态,从存在着各种差异和各种形式的有区别、有组织状态,趋向于混沌的无差别状态。在吉布斯的宇宙中,秩序是最小可能的,而混乱是最大可能的。如果真的存在着整个宇宙的话,那么当宇宙在整体上趋于寂灭时,却存在着一些同宇宙的一般发展方向相反的局部小岛,在这些小岛上存在着组织性增加的有限度的暂时趋势。正是在这类小岛上, 生命找到了安身之处 。控制论这门新科学就是以这个观点为核心发展起来的。

    这种偶然性的宇宙观导向对生命现象观象的理性追求,尽管在后继的著作中维纳并未解决生命的起源和精神现象问题,但它为控制论、信息论、系统论的创立与发展奠定了基础。

    通过理论的思考和“唯象 ”的归纳,如何把这两种宇宙观统一起来,则要进行更为深刻的理性提升,从而把物理现象和精神现象统一起来。这正是哲学研究到了尽头就是宗教,在这里宗教指的就是对哲学开端的观念性或唯象性的设定。能把决定论宇宙观和偶然性宇宙观达于统一的设定(唯象理论)就只能说,这两种宇宙观都是人对世界总体观察所得的唯象理论,都是在“天人合一”理论元人-客的运动、变化与发展的过程中,人对客观的主观认知所达到的理性飞跃、产生的观念。这种观念是否科学与正确,不在创造它们的时候,而在对它们演绎推理所得出的结论能为客观实在所证明的时候。

(三)科学研究的根本观念

    如果我们把以上的归纳、综合与分析、演绎,作为一个“天人合一”理念元人-客的运动、变化与发展过程来看,从主观方面去考察,就是人所认知的规律的不断发展,就是科学的发展,就是人类自身的进步;就客观方面去考察人类对客观环境的改造,就是社会的发展、人类社会的进步。而从整个的实践的、整合的方面去考察,就是“天人合一”理念元人-客的辩证运动。这一辩证的运动从主观精神方面去考察,正是由观念的形式逻辑演绎结果与现实发生悖论,而后突破旧的观念产生新的观念。正是在不变中发现悖论,在悖论(矛盾)的推动下产生变,生出新的观念的辩证逻辑的创新过程,正是这两个过程表现了“天人合一”理念元人-客的进动式的矛盾运动。其中, 人对客观世界认识过程的总规律,就是分析、综合、归纳创造出主观设定——公理和用逻辑公理体系(1·2·8律)对设定性公理演绎的方法 

    在这一过程中,凡是具体的思维分析、推理均离不开形式逻辑同中求异的方法;一旦理论和现实相悖时,就离不开人类的理性思维对旧观念的突破,以归纳概括综合出更为一般的观念。后一过程就是辩证思维的创造性过程,即异中求同的过程。这一套论述用中国古先哲说的几个字就概括了起来,叫“弥纶天地之道。”通过这六个字就能概括出那么多的论述,这一事实正反映了中国文化的特征,中国人的辩证思维能力较强;同时,又说明形式逻辑演绎未能细密地向数学形式化发展,再加上统治者倡导和着重于“士、农”而轻工、商的思想导向,使得在传统的中国文化中“缺少推演、缺少实验、缺少西方发展出来的所谓 Naturad Philosphy( 自然哲学 ) ”。

    与中国文化相反,西学中形式逻辑比较发达,但辩证的思维能力就显得薄弱,尤其是对多参数、多变量或很难量化的社会科学学科,直至现代也只是以统计的方法为主,找不到理论的前提。如到现在为止,尽管西方经济比较发达,也未能归纳出经济研究的观念性理论前提,致使西方的经济研究构不成一套理论或逻辑一贯的经济学。而发轫于现代企业管理的管理研究,直至现在也没有一本书能讲清,什么是管理、为管理下一个观念性的具有逻辑前提性的概括的定义,从而经过完备的逻辑一贯的演绎使之构成“现代管理学”。

    上面我们谈到,维纳是信息论、控制论、系统论的创建者之一,但他也不知道什么是熵(什么是信息)?正如维纳他自己所说:“要求对熵下一个最后的明确的定义,使人人都同意,而又不限于封闭的孤立系统,那是过高的奢望。”。通过对前面引文的研究、分析,我们发现,维纳把用同一数学形式、而内含质的不同的热熵的概念和信息熵的概念混同了起来,致使他在生命起源的研究上走入歧途而无所建树。

    这里应当提出的是,完成把物质现象和精神现象统一起来,把唯今现象和唯古现象、形式逻辑和辩证逻辑、符号逻辑和概念逻辑统一起来进行理论思维,而得到逻辑一贯理论体系的是中国学者完成的创造的《本元论——宇宙、生命和人类起源初探》、《法元论——大学科方法论》。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版权所有:www.jvecezhe.com 京IPC备案1503758    

地址:山东临沂  邮箱:jvecezhe@126.com  技术支持:卓老师 主机屋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网络,若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将予以删除,谢谢合作。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