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版  


  


 
Baidu

孙子兵法与现代商战

发表时间:2016/02/27 00:00:00  浏览次数:3065  
字体大小: 【小】 【中】 【大】

经营谋略

      《孙子兵法·九地篇》说:“践墨随敌,以决战事。”又说:“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孙子兵法·虚实篇》)根据敌情,随机应变,用兵如神,就能战胜敌人;适应市场,以变应变,经营如神,就能战胜对手。战争攻城掠地,竞争争夺市场。市场是水,企业是舟,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经营是商战的关键环节,是通过市场交易,使商品由使用价值形态转变为价值形态,从而实现企业利润和社会效益的一系列活动的总和。马克思认为,商品交换是一个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就是商品所有者。这就是说,产品生产出来后,有没有市场,能否销售出去,以及销售数量、利润多少,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因为企业由计划经济进入市场经济后,由生产型转为经营型,产供销变成了供销产,以销定产,以销促产,产品围着市场转,市场需要什么才能生产什么,市场需要多少才能生产多少,市场什么时候需要才能什么时候生产。要想进行成功的经营,必须研究市场,预测市场,顺应市场,驾驭市场。企业的日子好过不好过,关键的一条是产品能否适销对路。企业活力及其大量活动,最终都体现在产品上。只要产品销不动,不仅盈利和发展谈不上,企业还会很快陷入困境。为什么产品不能适销对路呢?从表层看,有的可能是质量、品种、结构、价格和技术性能的问题,还有可能是生产超过了需要,或者销售渠道不畅,销售方式不对。但深入一层分析,则是企业没有适应市场经济的要求,患有“市场不适应症”。在传统体制下,企业只要抓好生产就行,无需考虑产品销售及盈亏等问题,可现在的情况变了。随着市场经济新体制的逐步建立,企业要从政府部门的附属物变成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独立法人,要从计划经济环境进入市场经济的海洋。相应的,许多观念要转变,企业的生产经营和生存发展,都要从过去那种依赖政府转为依靠市场,从计划导向转为市场导向,从接受政府部门的考查检验转为接受市场检验,从有情的关停并转变成无情的市场淘汰。一句话,“不找市长找市场”,要把产供销变为销供产,掉转“龙头”与“龙尾”,对长期习惯于计划经济的国有企业来说,这是一个历史性的大转变,也是内涵丰富、深刻而又艰巨的转变。转变快的,能很快适应市场,产品适销对路,利润源源不断;转变慢的,则会产生“市场不适应症”,陷入被动境地。市场的千变万化给营销带来机会,也带来风险和考验。要想进行成功的经营,必须顺应市场变化,认真研究并掌握经营这门艺术,学点经营谋略,这是企业成功的重要诀窍。兵无常势,水无恒形,经营无定法,每一个成功的企业家应该各有各的高招、绝招,像承包经营、多种经营、规模经营、文化经营、连锁经营、分散经营、灵活经营、特色经营、跨国经营……等等,经营之道,道在殊途同归,千招万招,总有一招适合您。

      市场经济是法制经济,经营谋略层出不穷,但要有度,要依法,真正做到“绿灯行,红灯停”,堂堂正正地经营,规规矩矩地赚钱,老老实实地办事,清清白白地做人。

      在市场竞争中,有成功,也有失败,谁也不敢称自己是“常胜将军”。面对失败,有的经营者一筹莫展,惊慌失措,以致于越败越惨,一败涂地。有的经营者则冷静思考,镇定自若,审时度势,变换策略,不屈不挠,坚持到底,就有可能变危机为良机,终于赢得最后的胜利。

      孙子说:“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如果我们在经营过程中,能够做到避免竞争,而又赢得竞争,这才算得上是最最高明的。

管理谋略

      孙子尚“谋”也尚“势”,《孙子兵法·行军篇》主张“令之以文,齐之以武”,造势治众,靠政治思想、军法军纪、组织指挥、严格管理等手段管理军队。《孙子兵法》目前已被越来越多的中外企业家重视,并用作企业管理的教科书。军队管理与企业管理同样是一门科学,是一门艺术。许多企业采用市场机制和半军事化管理的方法,严密组织,严肃纪律,严格管理,严明赏罚,靠严字当头,从严治厂,从无到有,由小到大,由弱到强,成为全国特大型的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的企业集团。这是因为工业生产组织组成的“产业大军”在结构上和战争大军有许多类似的特征。马克思最早认为,军队的正式组织结构首先在工业社会开始普遍化,企业管理最早是从军队学来的。他在1857年给恩格斯的信中说:“军队的历史比任何东西都更加清楚地表明:我们对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联系的看法是正确的。一般说来,军队在经济的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例如,薪金最初就完全是在古代的军队中发展起来的。同样,罗马人(军营的财产)是承认家长的动产的第一种法律形式。(古代罗马人军队里的作业队或军事工匠的)公会是行会制度的开端。大规模运用机器也是在军队里首先开始的。甚至金属的特殊价值和它作为货币的用途,看来最初(格林石器时代以后)也是以它在军事上的作用为基础的。部门内部的分工也是在军队里首先实行的。此外,军队的历史非常明显地概括了市民社会的全部历史”。马克思这段话可以看做是最早涉及现代工业组织中的组织机构及其管理的历史渊源的科学论述。这就是说现代的生产关系、生产力、经济制度、货币工资、机构分工都是由军队演化而来的,军队的编制、体制、管理、协调、分工都与现代工业组织管理一脉相通。加强军队管理出战斗力,攻无不克;加强企业管理出生产力,战无不胜。有关部门曾对2000多户亏损国有企业进行调查,结果发现,由于管理混乱、制度松驰,以及资金、设备、人力利用率低和高消耗造成的亏损,要占当前国有企业亏损数的1/3多。

      在讨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时,人们往往仅指技术,而忽视或不理解管理所发挥的生产力的作用。在生产日益社会化的今天,忽视管理,人们对生产力的理解、研究就不全面。管理是一种特殊的社会实践活动,研究管理活动规律和科学知识体系,称之为管理科学。社会生产力是一个由许多因素组成的体系。它除了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等实体因素之外,还有非实体因素,其中最主要的是管理。事实表明,只要实施有效的管理,就可以使经济活动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人们称管理是生产力系统中的“软件”。在现代生产体系中,如果缺乏与之相适应的“软件”,先进的“硬件”也就不可能发挥自身的效能。尽管有的企业引进了一些先进设备,但由于管理不善而不能充分发挥生产效益。西方发达国家十分重视“软件”开发,把它作为发展现代化生产力的主要途径之一。三分技术,七分管理。科学技术只有同生产力实践相结合,才能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而实现转化的基础或前提就是管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依靠科技进步的方针,大力推广科研成果,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但是,大面积、大范围、跨部门、跨地区的科技成果推广应用还仅占约10%左右,很多成果被束之高阁。这其中的重要原因之一,是一些科研单位封闭式的科技管理体制未得到根本的解决,科研与生产部门、科研单位与企业分离脱节,不能紧紧围绕企业生产中的难题开展科研,其成果难于进入市场。还有一些企业也没有走上依靠科技进步的轨道,缺乏应用科技成果的内在动力,这既有科技意识不强的问题,又有缺乏管理能力的问题。如果没有一系列的组织管理,科技成果就不可能自动地运用到生产实践中去的。由此可见,我们在充分肯定科学技术生产力的同时,也必须充分重视管理在发展生产力中的重要作用。只有牢固树立这样的观念,科学技术在发展生产力中的重要作用才能得到真正发挥。加强企业管理不仅是企业一切工作的基础,也是深化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任何外部环境的改善都不能取代企业内部管理。在我国新的历史时期,强化企业管理已成为愈来愈多的人的共识,有关经济部门大力推广生产现场管理,即用先进的管理方式,对生产现场内的生产力诸要素进行合理配置,逐步达到工艺过程的规范化、程序化、科学化,使现场局部的优化,推动企业整体优化。随着现代社会化大生产程度的提高,在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的进程中,管理的现代化越来越显得十分重要。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国技术落后、管理更落后这个现实,一定要遵循邓小平同志的倡导,大胆吸收和借鉴当今世界各国包括资本主义发达国家的一切反映现代社会生产规律的先进经营方式、管理方法,外找市场,内抓管理,迅速提高我们的现代管理水平,推进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实质上便是努力追求管理科学化、现代化。20多年来企业改革的实践,便是不断改善企业管理,为企业管理科学化和现代化奋斗的历程。整个“六五”期间,对企业进行了全面整顿,按照“革命化、年轻化、知识化、专业化”的要求进行了企业领导班子建设,在企业内部建立和完善了各种形式的经济责任制度,引进了全面质量管理,这些为企业改革的深化,推进企业管理科学化、现代化打下了基础。“七五”期间在全国企业中广泛开展“抓管理、上等级、全面提高企业素质”活动,建立了评价企业技术进步和管理水平的统一等级标准,建立了厂长(经理)负责制的企业领导体制。正是由于这些工作,企业的基础管理得到加强,企业在改革不断深化过程中提高了承受力。进入“八五”以来,企业改革进入了“深化改革、强化管理”的有机统一的新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目标的确立,企业改革进入制度创新的阶段。按照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的提法,我们所要建立的现代企业制度是“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这意味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新阶段是改组、改制、改造与管理科学化、现代化相结合的新阶段,加强管理成为企业改革的重要内容。1994年,在全国企业中广泛开展了“转机制、抓管理、练内功、增效益”活动,其中心内容就是加强企业管理。“抓管理,练内功”,就是要求企业眼睛向内,练好企业内部管理的功夫,全面提高管理素质、水平,为企业发展增强活力,为企业转换机制和提高效益提供保证。

      管理是我国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基础。在同一个经济制度环境中,企业的盈亏优劣、生死存亡,主要取决于其经营管理水平的高下、管理方法的成败。在整个经济体制改革过程中,企业都有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的课题。决定企业生存和发展命运的因素最基本的就是企业管理。企业管理是企业发展的永恒主题。管理与改革是不同的概念。但是,管理与改革密切相连,强化管理与深化改革不可偏废。把这两方面的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同步推进,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和加强企业管理,以加强管理推进和深化企业改革,这才是理智的选择。

      “企”字上面是个“人”字,去人为止,企业也就不存在了。人是企业的根本,企业即人。“人”字的结构就是互相支撑,企业管理在某种意义上说,也就是人的管理。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以人为本的有情管理,重视和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是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客观必然,是办好社会主义企业的迫切需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加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满腔热情地尊重人、理解人、教育人、关心人、爱护人,建设一支“四有”职工队伍,才能促进企业发展。企业管理还应该是严格的。有情的管理加无情的制度才是企业管理的正道。孙子不但是伟大的大军事理论家,也是从严治军的典范。孙子“吴宫教战”颇为后人称道。他按军法下令斩首两位把军训视同儿戏的吴王最宠爱的美姬——左右队队长。吴王派军使传令说:“寡人已经知道将军能用兵了。没有这两个美姬侍候,寡人就会食不甘味,寝不安席,不要斩首了吧!”孙武严肃地说:“臣既然受命为将,将在军,君命有所不受。”当即杀掉两位队长。吴王一气之下,拂袖而去。孙子把吴王的两名爱姬枭首示众后,又接着操练,整个练兵场上步伐整齐,秩序井然。事后,孙子先是向吴王谢罪,接着便申述杀姬的理由。他说:“令行禁止,赏罚分明,这是兵家的常法,为将治军的通则。用众以威,责吏从严,只有三军遵纪守法,听从号令,才能克敌制胜。”身经百战的余秋里将军深深懂得从严治军的道理。他十分明白,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大庆石油会战是一场硬仗,有条件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就特别需要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战斗的队伍,特别需要钢铁般的意志和嗷嗷叫的士气。他认为这支队伍的意志和士气是靠严格要求、严格管理带出来的。在许多重要会议上,他讲一个“严”字就能讲半天。他说:我们办一切事情都要严格,严到什么程度呢,严到我们死了,装到棺材里,棺材板上还要写一个“严”字。大庆的“三老四严”作风闻名天下,大庆油田靠“严”字干出了奇迹。

文章评论
发表评论:(匿名发表无需登录,已登录用户可直接发表。) 登录状态: 未登录,点击登录

版权所有:www.jvecezhe.com 京IPC备案1503758    

地址:山东临沂  邮箱:jvecezhe@126.com  技术支持:卓老师 主机屋

本站部分内容来自网络,若侵犯您的权益,请来信告知,本站将予以删除,谢谢合作。


本站信息均由会员发表,不代表本站立场,如侵犯了您的权利请发帖投诉
0